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涌现出了一种广为人知的观点:领导干部与普通清洁工之间的劳动性质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唯一的不同在于他们的工作分工而已。因此,领导干部并不享受让他人打伞或为其提包等特权。
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毛主席和周总理则以身作则,展现了这一理念的最佳实践。他们不仅仅是理论的倡导者,还是实际行动的践行者。在那个时代,人民大会堂成为了毛主席与周总理工作的主要场所。总理曾亲切地将那里称作“我的第二个家”。而在人民大会堂内,有一群年轻、富有奉献精神的服务员,他们在工作上与领导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毛主席与周总理像父亲一样关心、照顾这些服务员,而服务员们也将两位领导人视作自己的长辈。然而,在工作中,他们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的关系。
展开剩余56%其中,侯桂珍是人民大会堂的一名年轻女服务员。在她的晚年回忆中,曾有一段特别让她感动的经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某一天,总理刚刚走进会堂,一只鞋带意外地散开了。我立刻蹲下身,急忙对他说:‘总理,您的鞋带松了,让我来帮您系一下吧。’他却坚决拒绝地说:‘不!’随即把我扶起来。我坚持道:‘总理,我理应替您系鞋带。’他却再一次说:‘不,我应该自己来系鞋带。我也是一名服务员,虽然我们的工作分工不同,但我们都是在为人民服务的。还是让我自己来吧。’这件小事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
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少女而言,帮助年长的总理系一下松开的鞋带,这并无不妥之处。然而,总理的坚持和拒绝恰恰体现了他对侯桂珍的尊重,也展示了他个人高尚的品质。因此,岁月流转几十年后,侯桂珍依旧铭记着这件事情,并表示:“这一刻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治国录:毛泽东与1949年后的中国》(全四册)详细记载了这一感人的故事。该书不仅描绘了毛主席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思考与实践,还展现了他们崇高的个人德行。这本书成为了经典的历史畅销书,真实地反映了毛泽东及那个时代中国的真实状态。
发布于:天津市华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